一般来说,我们在java中都通过如下代码进行用户登录后的服务端注册,并且在用户下次请求时无需再登陆一遍,这就是Servlet的Session。使用了这种Session策略,那么Web容器比如tomcat就为当前用户生成一个SessionID,并且以这个SessionID为索引,存储这个用户相关的键值对,比如用户名,登陆时间一类的。存储在服务器的内存中。同时再response里向用户浏览器中设置一个cookie,这个cookie的名字为jsessionid,内容为服务器生成的随机数SessionID。在用户第二次请求时,将这个cookie发给服务器,服务器根据这个SessionID到内存中寻找相关数据,把用户名什么的提取出来,服务器就可以在本来无状态的HTTP连接中识别出这是哪个客户发出的请求,然后绘制相关页面。 这中Session机制使用简单方便,被使用了很长时间。但是一旦做成集群,这种方式就不灵了。以NGINX默认的轮询方式为例,用户在A服务器上登陆成功,SessionID和用户名等相关信息写入了A服务器的内存中,该用户第二次请求时被NGINX分发到了B服务器,而B服务器没用该用户的SessionID和用户名等相关信息,于是要求用户再登陆一遍。用户第二次登陆之后发送第三次请求,被NGINX分配到了A或者C服务器,于是用户又必须登陆一遍,总之这个用户一直没法登陆成功。
基于以上现象,有几种存储session 的方法,如下:
1. 数据库存储session
2.使用 memcached,redis等存储session
3. 使用nginx 内置模块,ip_hash
4. 使用cookie的HASH来区分同一个用户的不同链接
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使用Servlet Session的话,Web容器会自动的在用户浏览器上建立名为jsessionid的cookie,并且值就是服务器端的SessionID。另一方面,新版的NGINX不光可以通过IP的hash来分发流量,也可以通过url的hash,cookie的hash,header的hash等等进行链接的固定分配。由于用户登陆成功以后名为jsessionid的cookie就有了一个短期固定的值,而且每个用户都不一样,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sessionid的hash值为它分配一个服务器。在当前sessionID起作用的时候那么分配的服务器也是同一个,并且不需要安装第三方的插件。
本次使用第4种方法,使用cookie 是用户分配的服务器是同一个。nginx 配置如下:
[root@www vhosts]# cat load.conf
upstream tomcat_server {
hash $cookie_jsessionid;
# hash $request_uri;
server 172.16.31.16:8080;
server 172.16.31.17:8080;
}
#error_page配置备份:
upstream backup {
server 11.11.11.14:80; }
error_page 404 500 502 503 504 =200 @fetch; #注意:=200里的等号,左边有空格,右边没空格
server {
listen 80;
server_name www.load.com;
root /data/wwwroot/www.load.com;
index index.html index.htm index.php;
access_log /usr/local/nginx/logs/www.load.com-access.log gufan;
error_log /usr/local/nginx/logs/www.load.com-error.log;
location /stat {
proxy_pass
http://tomcat_server;
proxy_set_header
Host $http_host;
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
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;
proxy_intercept_errors on;
proxy_next_upstream off;
}
location @fetch {
proxy_pass http://backup;
proxy_set_header Host $host;
proxy_set_header X-Real-IP $remote_addr;
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;
}
}